西門町臺語Se-mn̂g-ting)(英語:Ximenting),在台灣通常是指台北市的西門町。該區域位於台北市萬華區東北方,為台北市西區最重要且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消費商圈,以年輕族群為主要的消費對象,並吸引了許多國際觀光客以自助旅行造訪此處。其特色還包含擁有台北市第一條指標性意義的徒步區,以及象徵青少年的流行次文化、見證電影脈動的電影街。

20160627_182012.jpg

20160627_182102.jpg

西門町的範圍,一般而言東至中華路、西至康定路、北至漢口街、南至成都路,由於中華路公車路線密集,所以也是公車轉乘的重點區域。台北捷運板南線松山新店線,亦在此設立西門站

20160627_182252.jpg

西門町得名自日治時期行政區劃;日治時期西門町約為今成都路、西寧南路、昆明街、康定路之部分,清代屬於艋舺市街的北部,但今日之西門町更為廣大,尚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末廣町等,並不全然相同。官方公文仍延用西門里。

20160627_182646.jpg

西門町因為位於台北城的西門外,因此得名。在日治時代,西門町原本還只是一片荒涼的地方,後來日本人決定仿效東京淺草區,在此設立休閒商業區。其中最早的娛樂設施為1897年的台北座、1902年的榮座(現為新萬國商場)及1908年的八角堂(今西門紅樓)。新世界館(現為誠品116、真善美戲院)旁的街道,稱為「片倉通」,有許多日本料理店。

20160627_183239.jpg

20160627_183246.jpg

在1980年代中期以前,西門町為長期代表臺北最繁華的娛樂流行聖地,武昌街二段更是其中最精華昂貴的路段。1985-2000年間,由於臺北市逐漸向東發展,西門町的商圈地位經歷中衰,幾度式微。2000年後隨著捷運板南線通車、中華路林蔭大道闢建,以及西門特色商圈的重建,加上其過往風華的特殊元素,使得西門商圈進入另一階段的復甦,並鮮明地成為青少年次文化的代表、國際觀光背包客造訪之地。

20160627_183323.jpg

20160627_183527.jpg

20160627_183548.jpg

西門町現在被稱為台北的「原宿」,除了有日文雜誌專賣店外,各種日本的書籍、唱片、服飾等,幾乎都同步流行,是所謂「哈日族」的天堂。除了獨立的街邊商店之外,這類商店也特別集中於區域內幾棟專門的集合商業建築裡面,其中較著名的包括有老字號的萬年商業大樓獅子林廣場,乃至於較後期的萬國百貨誠品116等等。

20160627_183746.jpg

20160627_183809.jpg

20160627_183822.jpg

20160627_183901.jpg

但是,正因為青少年聚集密度高,所以西門町也與東區士林夜市並列台北青少年犯罪率最高的地方。

20160627_184031.jpg

20160627_184145.jpg

20160627_184158.jpg

紅包場是一種台灣的歌廳形式,多分布於西門町徒步區的漢口街、峨嵋街、西寧南路上。

紅包場起源於1960年代,當時針對由大陸來台的軍官、軍眷,模仿上海歌廳形式設立,一開始並無「紅包場」的稱呼,因為後來有聽眾為了鼓勵自己喜愛的歌手,會直接將金錢包在紅包袋中,上前獻給演出中的歌手,漸漸的這類型的歌廳,被稱為紅包場。早期紅包場演唱的曲目多是1920至1950年代上海的流行歌曲,例如:《天涯歌女》、《舞衣》、《蘇州夜曲》、《秋水伊人》等,聽眾也多屬於年紀較長的老兵;歌廳為了招徠客人,會為歌手另外取個「小周璇」、「小白光」等稱號,歌手也會刻意模彷當時歌手的演唱方法。

20160627_184336.jpg

20160627_184441.jpg

20160627_184549.jpg

但隨著時代的演變和聽眾的轉變,曲目也由上海時期,轉為1950至1970年代在台灣、香港等地的流行歌曲,例如:《神祕女郎》、《情人的眼淚》、《意難忘》、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、《小城故事》……等等,歌手的舞臺肢體動作也較以往活潑。紅包場的消費不高,歌手多穿著華麗的禮服,舞臺上下交流互動熱絡是紅包場的特色之一。

20160627_184704.jpg

20160627_184841.jpg

20160627_185257.jpg

  • 電影街:位於武昌街二段,至今仍存在的戲院共有樂聲戲院、日新威秀、豪華數位影城;有時電影首映會會選在本地舉辦。
  • 美國街:由武昌街二段120巷、昆明街74巷、昆明街96巷、漢口街二段90巷組成;開設了許多販售美式服飾、配件的潮流衣飾店;牆壁或商店鐵門上有塗鴉藝術為其特色。
  • 紋身街:位於漢中街50巷。
  • 川菜街:位於康定路25巷,聚集了數家老字號川菜客飯小館。

20160627_185317.jpg

20160627_185633.jpg

20160627_185703.jpg

西門町也有獨特的名小吃,例如中華路上的鴨肉扁、峨嵋街的阿宗麵線、開封街的賽門鄧普拉,成都路上的上海老天祿、成都楊桃冰與蜂大咖啡、漢口街的楊記花生玉米冰、昆明街的宏益水晶餃、洛陽街的牛肉麵,加上許多日式餐廳(例如峨嵋街的美觀園)及傳承中國口味的各式外省餐廳,將老台北人及新台北人的味覺搭起了傳承的橋樑。

20160627_184411.jpg

20160627_185703.jpg

20160627_185709.jpg

胡椒廚房的鑄鐵鍋為什麼可以用"電磁爐"在70秒之內加熱到260度呢?又能維持熱度長達20分鐘.....
這應該就是台灣人猜不到的商業機密吧
好厲害
引起我的目光的,除了胡椒廚房、阿毛、炸雞炒麵外還有就是從三重騎腳踏車過台北橋的肉粽阿伯了

20160627_190008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CKY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